本报记者 徐佩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尽管有疫情的不利影响,但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创新,攻坚克难,在国家财税、信贷、人才等政策助力下,展现出蓬勃生机。目前,中国已有近5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过7%。
“小巨人”如何以创新谋发展、办大事?在此过程中有哪些感悟?本报记者采访了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成为新兴产业的‘配套专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9.3万辆,同比增长1.4倍。
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我们抓住了机遇,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配套专家’!”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彬感叹。
“PLD 系列拉袋式刮刀下部卸料离心机”是江苏华大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部件锂电池的生产制造尤为关键。锂电池生产环节中的固液分离场景,传统过滤分离设备无法胜任,而江苏华大的离心机以拉袋方式清除残余滤饼层,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同时避免了不同批次间产品分离的交叉混批问题。目前,这款离心机在赣锋锂业、厦门钨业、华友钴业等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车间广泛应用。“市场反馈很好,生产忙不过来!”黄伟彬说。
黄伟彬介绍:“过去,这类离心机产品多数要进口,现在,咱们自己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全面铺开,其配套设备还出口海外,已经与海内外45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
企业都想创新,但创新不容易,需要技术,也需要大量资金。采访中,企业对财税政策支持的感受特别深。
“去年,公司享受了多项税费优惠,共节税720.05万元。”黄伟彬说,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这项惠企政策为江苏华大加计扣除节约所得税246.3万元。此外,高新企业适用优惠税率、软件产品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等政策,也让江苏华大可以轻装上阵,更好地专耕离心机领域,搞研发、做推广、引人才、上设备。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分别达到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链补链,不仅铸就自身强劲的竞争力,也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创新的氛围越来越好”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是创新。聚焦焊接机器人的深圳前海瑞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创新找出路的企业。
“我们通过给焊接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让更多行业的焊工解放双手。”公司研发总监张兆彪介绍,“眼睛”和“大脑”分别指3D视觉传感器和智能型焊接系统。有了“眼睛”和“大脑”,传感器在目标物体前悬停拍照2秒,就能完成三维图像重构,进而帮助工业机器人感知目标物体的轮廓、节点尺寸和需要焊接的位置。
瑞集科技自主研发的“眼睛”和“大脑”,填补了泛钢结构行业自动化技术的空白,可以让焊接机器人完成一级焊接作业。目前,三一重工、东风汽车、中国海油、中国海运等知名企业都成为瑞集科技的客户。
回顾创新历程,张兆彪深有感触:“我们公司的目标是‘让工业制造更简单’,但自主创新过程可不简单。把未知变已知,是创新的意义所在,也是困难所在。”
张兆彪告诉记者,过去10年间,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逐渐普及,但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仅用作执行工具。尤其是焊接机器人,由于多批次、小批量的焊接需求多,其在传统的建筑钢结构等领域尚未广泛推广。瑞集科技确立了攻关目标后,也经历过多次曲折和失败,一遍遍调整、试验,艰难地推广,再调整完善。在企业看来,创新形成的拳头产品,会给企业带来订单、利润和品牌效应。但创新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之前的投入和风险也很大。幸运的是,“我们感到这几年创新的氛围越来越好,让我们小企业敢于瞄准目标、一门心思扑上去搞创新。”
去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涵盖财税支持、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等31条具体任务。《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从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助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提出34条具体措施,为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蓄势添能。
“今年初,公司向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申请了一笔‘专精特新’企业资助奖励,上个月刚刚到账了50万元!”张兆彪说,这50万元缓解了公司的资金问题,已经全部投入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中。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19个省区市推出专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超40亿元。
“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品牌”
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打响名声。Insta360影石创新公司就是全景相机领域的一家佼佼者。
创业之初,影石创新瞄准国际市场推出了第一代消费级全景相机Insta360 Nano上市第一个月就卖出了2万台。
虽然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要找到更大的市场,还得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公司创始人刘靖康说:“我们发现不少用户会在运动时将相机固定到头盔或手臂上。于是,影石创新将全景技术和运动相机相结合,推出‘先拍摄后取景’功能,用户在拍摄时无需操作相机,降低了拍摄门槛,使全景相机逐渐成为运动场景的标配。”目前,影石创新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238项,自主研发的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AI 影像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全景影像领域的技术空白。
说起创新的关键,刘靖康认为,能不能吸引细分领域的领军人才,能不能用好尖端人才,能不能培养企业自己的技术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格外重要。“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接近50%,且占比逐年提高。各级部门对于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很大,让我们这样一家小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品牌。”刘靖康说,随着研发人才的不断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不断提升,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超过35%,位列世界第一。
采访中,多家“小巨人”企业提起《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中的人才政策。去年以来,有关部门聚焦人才支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推动各地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志愿服务团或服务站,实实在在助力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可能引进创新中所需要的全部人才,有时只是某个特定环节需要专家助力,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就帮了企业大忙。
中小企业如何办大事?受访的江苏华大、瑞集科技、影石创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轨迹——在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下,以创新谋发展。
现在,“专精特新”已成为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批中小企业正跃跃欲试。
“要想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应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为目标,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在发展路径上,要发挥中小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此前表示,下一步将从培优、服务、合作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道链接: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04/21/content_25913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