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打造全国美丽河湖新样本|中建发展深圳坪山河项目城市更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10-22
【字体:打印

01.jpg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是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安全。中建发展所属中建生态环境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牵头实施的广东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通过国内首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在提升生态环境及水环境的同时,筑牢排水防涝安全屏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价值。

PART.01 问题梳理:如何破解城市流域治理难题?

  位于广东的河长14.06公里的坪山河,是深惠跨界河流,也是东江淡水河一级支流。坪山河流域作为深圳市高端产业重要承载地,连续多年GDP呈“双位数”增长,人口增速超5%,发展初期流域工业污染问题突出,坪山河一度陷入黑臭缺水、长期劣V类、生态流量不足等导致鱼虾绝迹的困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恢复和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升流域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中建生态环境面前的重大课题。

640 (2)_副本.jpg

△治理前照片

PART.02 创新模式,技术驱动系统性治理

  针对坪山河流域治理存在的水质达标难、流域协同难、防洪能力弱、生态空间缺四大难题,项目团队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邀请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的专家团队,从建设生态海绵智慧型河流角度出发,树立治水提质、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景观文化、智慧管理等多重目标,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城市流域治理模式。

04.jpg

   技术模式创新:形成分布式治水技术链

  项目创新提出并采用“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16字治水理念”,实现了流域治理理念和技术上的多重创新,标志着河道综合整治治水新模式的确立,在全国治水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05.png

06.gif

  淤泥资源化利用。将清淤底泥改良为泥饼,用于湿地公园绿道及护坡建设,资源化利用率超70%,同步解决污染与成本难题。

07.jpg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项目以“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治水理念和“治污、防洪、生态修复+田园都市建设”的“3+1”治水思路统领全局。全面修复生态系统构建一河六景,激活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土地价值。

   防洪能力提升:铸造百年防洪体系


08.jpg

  百年一遇防洪体系建成。项目团队针对流域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上蓄、中疏、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治理方案,综合性采用石笼、棕榈石、中空防浪块、WE砌块等多种河道防护材料组合使用,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兼顾防洪安全和河道生态需要。同时,通过拆除侵占建筑、拓宽瓶颈河道,结合7座分散式调蓄池(总库容22万立方米)的智能联调,行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标准,彻底消除了城区内涝点15处。坪山河干流成功抵御了2018年台风“山竹”及2025年深圳特大暴雨的考验。

  海绵城市技术集成应用。在12个关键排口建设海绵塘床系统(废砖、蚝壳作填料),雨洪调蓄效率提升40%,2024年汛期减少溢流污染负荷70%。

09.gif

   智慧管理创新:构建流域“神经中枢”

  开发智慧水务平台,集成实时液位监测、雨水径流智能调蓄、污染溯源系统,实现“数据-计算-控制-服务”多中心联动,国内首次达成交接断面水质全天候稳定达标。

10.gif

   生态与人文融合:低干预景观设计

  保留两岸客家古建筑群(如大万世居、陈氏宗祠),划分自然生态科普区、城市滨水门户区、净水文化展示区三大功能区,通过生态护岸与韧性水岸设计,将河道自然岸线率提升83.21%。

11.jpg

12.gif

PART.03 项目评价口碑成生态治理最佳注脚

   权威认证与行业标杆

  项目实现国家级奖项“大满贯”。荣获詹天佑奖(全国首个获詹天佑奖的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建首个水利工程奖项)、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建首个获得国优奖的流域水环境项目)、2021年度第五届ELA国际景观大奖“年度最佳开放空间景观奖金奖”、2022-2023年度“建筑应用创新大奖”国家级勘察设计一等奖,项目应用的“高源强近自然高智能的水循环修复成套技术”获国际领先水平评价,“中小型流域系统治理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企业质量管理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广东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13.jpg

  生态修复成效量化。深圳坪山河干流全河段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及以上水质,一级支流均达地表Ⅲ类及以上水质,成为深圳五大河流中唯一水质为优的河流。河道生态流量保障率连续五年达100%,鱼类种数提升至53种、水生植物77种,水生植物覆盖度达74.29%,消失多年的唐鱼、虎纹蛙重回坪山河,马口鱼等27种清洁物种的频繁现身,是水生态优良的强有力证明。

640 (2)_副本.jpg

   群众获得感:从“避之不及”到“幸福水岸”

  如今的深圳坪山河人水和谐、水城相融,在坪山河邂逅生态之美,已经成为不少居民朋友的幸福生活写照。目前,深圳坪山河畔日均游客超万人次,绿道、露营区成亲子活动热门地,2024年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坪山河沿岸市民纷纷发出由衷赞叹:“以前河边、河道没有人行通道,我们围绕着河外侧的公路在走,现在河岸边增设了步行和骑行道,沿河休闲散步更方便了。”“早先这个河道很脏,水很臭,现在水清岸绿,每天沿河散步看白鹭成了习惯。”“这里环境很好,周末很多人,会露营一整天,傍晚才会离开回家。”“开放的南布净化站内这些宣传牌子,会讲这边的生物有多少种,能看到水质净化管网,植物都长得很好。”“我孩子在周边上学,有时候来得早,我会沿着河边走走,挺舒服的。”

   媒体传播:从粤港澳生态名片到全国治水典范

  优异的治理经验和成果使坪山河成为CCTV《大国基石》之《城市绿心》的推介河流(《大国基石》专题报道收视率全国前三),赞誉项目“重塑人水关系”。项目获得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和追踪,称“坪山河蝶变”打造了“市民幸福水岸”。

640 (3).jpg

中央电视台:《大国基石》之《城市绿心》

人民网.png

人民网:《深圳巧计治水 合力创新打造治污里程碑》

新华网.png

△新华网:打造深圳东部“生态长廊”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发展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发展纪委监督举报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  信访投诉方式  |  选人用人问题线索举报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